扫一扫
发布时间:2024-03-29 18:58:11 | 浏览:
4月16日,第三屆山地未來國際會議在昆明開幕。此次會議的主題為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下的山地社區。
開幕式上,來自聯合國、雲南省科技廳、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國際林業研究中心、國際山地綜合發展中心等多個國內外機構和單位的專家分享各國成功山地保護與發展案例,探討結合科學、文化、藝術的跨學科創新方案,為實現更美好的全球山地未來貢獻智慧。
距1992年聯合國通過《21世紀議程》已過去30多年,其中的“山地憲章”確定了兩個工作方向,一是關於山地生態知識系統的深入研究,二是山區人民的替代生計發展。
地球上約10%的人口生活在山地。同時,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依靠山地獲取生活所需的自然資源。2022年是國際山地可持續發展年。我非常高興看到第三屆山地未來國際會議將圍繞COP15“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主題展開研討。我期待,大會作為一個跨學科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平台,為山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及可持續發展全球行動作出更大貢獻。
山地既是大陸的水塔,也是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的堡壘,因此保護和恢復山地對於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
然而,當前土地用途變更和氣候變化、過度利用、污染、人口變遷以及其他威脅生計和糧食安全的因素正導致山地生態系統日益脆弱。面對交織的危機,我們必須將山地生態、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等問題聯系起來,在全球范圍內加強跨部門合作、推進跨學科研究,為保障糧食安全、適應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第三屆山地未來國際會議是落實聯合國“山地憲章”的重要平台,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窗口,代表著開放共享的世界一流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平台。
過去五年,雲南省科技廳高度重視山地生態系統的科研工作,通過開展科研創新、建立野外科學觀測站等重點項目多方位支持山地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和生態修復。我們希望通過“山地未來計劃”,聯合全球更多科學家致力於山地的科學探索、生態恢復和產業發展,大力推進鄉土智慧建設,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生活。此外,也希望更多科學家加入到雲南才智大軍,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山地未來。
山地是全球典型的生態系統脆弱區、氣候變化敏感區long8唯一官网,同時也是文化多元區。為此,中科院與國內外同行一道,共同推動制定了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我建議,應該強化山地生態系統理論創新及跨學科研究,將山地生態保護與國家公園建設聯系起來,積極探索,建立以山地自然環境為基礎的民族生物學研究體系,並圍繞“萬物互聯共生”理念,推動科學、藝術、文化領域的跨界合作。目前,我國正在加快自然保護地體系、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雲南也在積極推進多個國家公園及國家植物園的創建工作。山地保護將大有可為。
山地約佔全球陸地面積的25%。這裡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生物多樣性熱點分布最集中的地區之一,開發潛力巨大。
“山”首先是地理和生態概念,物種的起源、生物多樣性的形成、生態系統的相互作用都離不開山地。同時,它也是個經濟概念,與當地人民的生計、生活緊密相連。我在山地工作了近40年,對山有感情,也有夢想,這讓我不斷思考怎樣才能創造更宜居宜業的山地環境。今后,我們將繼續利用雲南這個天然實驗室,通過位於紅河的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未來研究中心,探索全球山地的未來。
山地系統有助於保持水土和物種多樣性,因此對肯尼亞也至關重要。我們需要運用再生式農業生產方式,把人與自然、社會、經濟結合起來,保障山地居民的生活,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宏觀目標。
中國山地原住民在這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智慧。此次會議,我從中國專家的分享中了解到了菌、花卉等特色物種以及相關培植技術。我期待今后能與中國科學院等科研機構有更多深度合作、相互學習的機會,將新物種引進肯尼亞,並傳授當地居民培育的方法,合理規劃產業發展,實現物種與環境有機融合。
受氣候變化、long8唯一官网生物多樣性喪失、環境污染等影響,山地生態系統越發脆弱,給當地人民的生活和生計帶來了巨大挑戰。因此,我們需要在注重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修復的同時,發展綠色、包容、可持續的山地經濟。
未來,國際山地綜合發展中心將團結山地領域的科技工作者、政府機構和民間團體,推動山地中心各成員國之間的科技合作和知識共享,提升山地區域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促進農業以及農村收益多樣化,為提高山區人民生活質量、推動山地社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雲南的自然環境復雜、多樣long8唯一官网、獨特,特殊的地貌形態、地理區位孕育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又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文化。
雲南山地面積廣闊。不管是住在雪域高原還是熱帶雨林,這裡的民族都與山地有解不開的緣分。世代與山地和諧共生,孕育出了獨特的鄉土智慧和文化。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各民族隻有接近大自然、不斷與自然互動,才能發展和豐富自己的文化,真正走上綠色、和諧、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王靖中 郭瑤)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