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发布时间:2024-06-25 07:04:04 | 浏览:
龙8游戏官方进入龙8游戏官方进入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题(新华社记者 董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日前,我国农业科技界的部分权威人士对此发表看法,认为发展生物技术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
生物技术对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巩固粮食生产能力意义重大
我国生物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范云六认为,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着眼未来国际竞争和产业分工所作出的战略决策。我国启动实施的转基因重大专项,对于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008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通过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项目启动实施以来,有28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获得审定,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和转抗虫基因水稻也获得了生产应用安全证书,抗虫玉米、抗除草剂大豆品种和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显著加快。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表示,发展生物技术,与传统优势技术紧密结合,拓宽育种途径,提高育种效率,对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壮大民族种业,巩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供给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据了解,我国将启动现代种业科技创新(试点)工程,将依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等科技资源,加强种子企业与优势科研教学单位紧密结合,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现代种业集团,构建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
专家认为,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结合可以快速瓶颈,是我国育种技术突破的重要方向。面对人口增加、资源减少、生态恶化等诸多制约因素和不利影响,现代生物技术与种子产业的全面结合,将推进形成新型的现代种业。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表示,转基因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能显著提高育种效率,在提高农产品产量、突破资源约束、缓解生态恶化等方面正在发挥重要作用。我国转基因棉花的应用显著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劳动强度;国外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应用,实现了密植和免耕,推动了农作制度的大变革。
据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著名小麦遗传育种专家孙其信教授介绍,近10年来我国与其他小麦生产国都出现了单产增长变缓的情况,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小麦育种进入了爬坡阶段。综合运用各种育种技术,进行产量、抗病虫、抗逆、养分高效利用等相关性状的协调改良,是未来小麦育种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突破小麦育种技术瓶颈的重要选择。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陶承光表示,纵观国内外育种领域的发展,每次新技术的突破都将带来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现代生物技术能够实现基因的定向定位转移,在常规技术短期内难以解决的性状协调改良等方面显示了巨大的优势,把转基因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结合起来龙8long8,将有效引领育种领域的科技进步。
针对部分公众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问题的担心,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每次重大的科技发现、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都伴随着激烈的争论,但从没有因争论而止步,而是在争论中不断完善。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也不例外。公众对转基因产品的疑虑和担心主要是不熟悉转基因技术知识和安全管理法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万建民认为,从技术角度看,转基因和常规育种都是品种改良的技术手段,是一种相对精确和定向的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其本身不存在安全性问题;从产品应用的情况看,全世界至今未发现有安全性问题;从育种技术的发展看,已经逐渐由经验育种向精确定向育种的方向转变。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介绍说,虽然出于、经济、贸易和产业发展等综合因素的考虑,世界各国对转基因产品的态度不一致,但纷纷选择了大力开展转基因技术研究,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发展路线年以来,转基因产业在质疑中快速发展,13年间由170万公顷迅速增至2008年的1.25亿公顷,增长了近74倍,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欧盟国家也增加至8个。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研究员吴孔明是一位转基因生物安全专家。他表示,我国对转基因安全的管理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国家之一,转基因作物在产业化前都要进行严格的环境安全评价。吴孔明等研究人员针对转基因棉花的生态环境影响问题进行了13年的长期定位研究,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影响。
在食用安全性方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研究员徐海滨说,转基因产品批准上市前要经过毒理学、营养学的严格检测和评价。可以说,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产品与非转基因产品具有相同的食用安全性,可以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