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发布时间:2024-07-18 14:51:56 | 浏览:
高黎贡山从北到南绵延600多公里,垂直高差达4000米以上。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峡谷地貌龙8long8,复杂的山地垂直立体气候共同造就了高黎贡山异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中国生物多样性》一书将高黎贡山列为:“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
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杜鹃王、世界上单位蓄积量最大的人工秃杉林;这里有第一个由中国科学家命名的长臂猿科新物种——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里迄今记录鸟类369种,是中国鸟类种类数量最多的保护区……
高黎贡山除了植被丰富,也给予了人们良好的生活环境,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同样没有辜负大自然,村民从“靠山吃山”转变为“守山护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徐徐展开。
近年来,云南通过修建生物走廊带破解野生动物栖息地孤岛化龙8long8、破碎化难题,强化监测研究,加强对极小种群物种的拯救,多举措使高黎贡山的生物多样性得到较好保护。如今,高黎贡山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新物种新纪录不断被发现,生物多样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普者黑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312座峰林,83个溶洞,54个湖泊,在这里连绵不绝。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水文环境,孕育出普者黑出众的容颜,龙8客户端登录也造就了普者黑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特有性。
守护生物多样性,普者黑的脚步从未停歇。2011年12月,云南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被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并于2017年12月通过国家级验收。在此期间,地方党委、政府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为抓手,将普者黑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全面升级。
多年来,普泽黑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修护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普者黑湿地鱼类资源从18种增至89种,龙8客户端登录湿地鸟类从原来的142种增至209种,维管束植物的数量达到了823种,这里成为了实至名归的生物乐园。
大山包位于云南省昭通市西部,集山水、湿地、草场、湖瀑、珍禽等诸多元素于一身。从太空视角俯瞰,这是一块没有污染、生态完美的净土,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的越冬栖息地。
黑颈鹤是15种鹤类中唯一在高原上繁殖和越冬的鹤鸟。作为青藏高原湿地的“风向标”,黑颈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作为我国黑颈鹤单位面积数量分布最多的保护区,每年冬天,都会有上千只黑颈鹤成群结队地聚集于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广袤的湿地“点染”出一幅壮美而灵动的水墨画。
从1990年昭通大山包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通过连年实施退耕还草还湿项目、沿线巡护监测和人工救助保护,大山包保护区生态环境逐年改善,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黑颈鹤数量从1990年的260多只增至2022年11月27日的2260只。
如今大山包也成为了当地200多种鸟类繁衍生息的美好乐园,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美好,生态和经济更加融合发展。
从太空视角俯瞰,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绿色世界,这里名叫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这里收集活植物1.3万余种,建有38个植物专类区,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达到了1351种,保存有一片面积约250公顷的原始热带雨林,是我国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之一,也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类群数最多的植物园。
走进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各种奇特且变化多端的热带植物群落、鸟类和昆虫尽收眼底,珍奇的热带植物以及罕见的雨林奇观使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多样的生态系统在这里充分展现。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立足中国热带,面向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开展以森林生态学、资源植物学和保护生物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有效促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活样本”。
这里是云南省重要的东西地理分隔线,也是云贵高原的天然屏障。因其山体高差大,植被垂直分布明显,也由此成为世界同纬度生物多样化、同类型植物群落保留最完整的地区。
哀牢山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在千家寨,有一棵树龄 2700 年茶树王,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野生茶树。此外,这里有包括绿孔雀、黑长臂猿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内的众多野生动物,和以“植物活化石”梭罗树为首的千余种高等植物,森林郁闭度极高。
保护区地跨云南省三州(市)六县(市):玉溪市的新平县,楚雄州的双柏县、南华县,普洱市的景东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总面积为6.7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85.1%。
为了守护好哀牢山,云南持续加大保护区科学研究和生态研究的力度,做好极小种群和濒危物种的保护和拯救工作,一批珍稀濒危物种重获新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逐步成为社会自觉,人们齐心协力守护着这片大自然宝藏。
三面被群山合围的滇池,河流纵横,良田万顷,风光旖旎,成就了昆明“高原水乡”的富饶与安定。每年冬季,西伯利亚的海鸥飞来越冬,形成了滇池的一道独特景观。
曾经,滇池一度沦为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内陆淡水湖泊之一,水质曾达到劣V类。为了治疗这块“伤疤”,国家把滇池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推动滇池生态环境和水污染治理。
多年来,云南省把滇池治理当作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发起了高原湖泊的救亡战役。通过“六大工程”建设,促进了滇池治理向好发展。同时,加强外来物种管理,建立外来物种监控和预警机制,以维持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随着滇池水质的明显改善,一些在滇池消失多年的鱼类和两栖动物也重现身影,滇池正慢慢还归于人们彼时的眷恋与记忆。